找到相关内容6799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与印度传统的语言哲学

    如论说“一切法但假名字,于名字和合中复有名字”[26]。于是中观思想很自然地从法性论转变到假名论,所以印顺法师称龙树的中观之学为“性空唯名论”[27]。它是从一种消极意义上证明了语言是一切世间存有之...

    吴学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4873551.html
  • 唐法成《瑜伽师地论释》科

    有为无为,诸功德聚,皆是瑜伽。等至究竟,和合位故。  戊三、总结  于如是等诸经论中,一切果德,皆名瑜伽。具上义故,如是圣教,亦名瑜伽。称正理故,顺正行故,引正果故,有义正取三乘观行,说名瑜伽。数数进修...

    王孺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5073719.html
  • Traditional Sangha Community Management

    言行管理等行为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常随佛陀修学的弟子日益增多,并且有的弟子善根也较早期弟子有所减弱,僧团成员中在个人言行举止以及团体生活方面,逐渐出现不如法的现象。佛陀为了保障僧团的纯洁和合形象以及个人...令僧欢喜”、“令僧安乐”、“难调者令调顺”,其中的“僧”,既是指僧团成员,也是指整个僧团,这就说明戒律的制定具有保障僧团的凝聚力和摄受力等功用,让僧团每一位成员,在戒律条文的约束下,保持僧团的和合面貌...

    Ven. Zong Xing

    |Traditional|Sangha|Community|Management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0373854.html
  • 共业招感‧素食致祥

    crisis of today’s global warming.引发许许多多威胁人类生命的新滋生传染病,都是因为人类妄顾了万物息息相关的众缘和合真理。It has brought about many, ...

    韦琪

    |共业招感#8231素食致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00873876.html
  •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  已,不复染着、爱乐住。彼法变易、无常、灭尽,则生  乐住。所以者何?眼色缘,生眼识,三事和合触,触缘  受︰若苦、若乐、若不苦不乐。此受集、此受灭、此受  味、此受患、此受离如实知,于彼色因缘... 安住的「四食」、(5) 流转还灭的「  四谛」、 (6) 差别的「十八界」(及其和合后生起的各种「  感受」),这些便是释尊所关注的事情,也是禅修者实践止观  的下手处。在《杂阿含经》〈道品诵〉、〈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373973.html
  • 中国律学研究的方法论检讨——以弘一法师为例

    本来戒律的产生就是有其特定因缘时节的。佛陀的时代,僧团和合,对于律仪内容尚无太大争议。然而随着教团的逐渐扩展,僧团人员的成份日益复杂,再加上各地风俗习惯的不同,教团之间的法义与戒律开始出现差异。至佛陀...

    温金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2673999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

    为意识的虚妄构想而成;圆成实性是一切法之离言自性,于一切法平等无别的真实、恒常之存在,所谓真如;依他起性即为前文所说的“事”,但其体性是缘起之和合性,或者说缘起性/缘生性,在...之依他起性指“一切法缘生自性”,即指缘起性/缘生性,所谓众缘和合性。具体而言,以缘起性之依他起性为所依,安立种种法名,凡夫则于此法名依名执其有所诠之义,即如名自性,此即为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474009.html
  • 包容,和谐,快乐

    语言谦逊”,“如子爱父,如母爱子”,并以“不杀生”为“十善”之首;比如,令众“和合”,即善于消除人的精神苦闷,调节人际矛盾,维护社会和谐;比如“施人衣食”,济人厄困,“令得其乐”,其中“施乐”就是弥勒...

    潘建国

    |包容,和谐,快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550174011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——“缘起模型”初探

    结论」,我们从此观点出发,观想事物的形成、留住、变异及消灭的(生住异灭)过程,了解对象自身是不存在的,只是因缘和合的现象而已,在此,一方面,观察它在无常当中的现起和停住的情况,不需执着它一定是怎么样,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174065.html
  • 永恒生命的探讨

    ,离相无相及有无因是智,有积集相是识,无积集  相是智。着境界相是识,不着境界相是智,三和合相应是识  ,无碍相应生是智,有得相是识,无得相是智,证自圣智所  行境界,如月中月,不入不出故。」  识,...

    巴怡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74093.html